图为:世界创新大会创始人兼组委会秘书长谢建超在第八届世界创新大会(WIC2024)作主旨发言。
当人工智能不仅在棋局中战胜世界冠军,更能创作诗歌、诊断疾病、甚至参与蛋白质折叠与宇宙探索时,一个根本性问题摆在全人类面前:这项颠覆性技术将把人类文明带向何方?即将于2025年12月6-8日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创新大会(WIC2025),以"人工智能与世界文明"为主题,正是要汇聚全球创新领袖,共同回应这个时代之问,探索如何以创新智慧引领这场深刻的文明转型。
在这一全球性议题上,中国的创新发展路径提供了独具启示的答案。我们既追求技术进步,更注重科技伦理;既推动产业创新,更关注社会福祉;既发展本土应用,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这种平衡发展观,正是中国创新智慧的核心要义,也是DeepSeek等创新企业的实践指南。
一、中国智慧:为全球AI治理提供新范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智慧,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治理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资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启示我们,技术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统一。在AI研发中,这意味着要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确保技术发展不超越地球承载能力。
"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为AI时代的文化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指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并行的时代,AI技术既要促进跨文化理解,也要保护文化特色。这意味着AI系统需要具备文化敏感性,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用户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为AI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在技术民族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体现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技术转移、支持发展中国家AI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
"中庸之道"的方法论为AI监管提供了平衡智慧。在创新与监管、效率与公平、自由与安全之间寻求动态平衡,避免非此即彼的极端选择。这种辩证思维帮助我们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有效管控风险,在促进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正义。
二、DeepSeek实践:中国创新模式的全球展示
DeepSeek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独特发展哲学。这个成立时间不长的AI企业,凭借其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和开源共享理念,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超过100个国家开发者的采用,将大模型研发门槛降低了70%以上,使众多发展中国家和研究机构能够以更低成本享受最先进的AI技术。
在技术创新层面,DeepSeek坚持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一方面聚焦大模型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在Transformer架构、注意力机制等基础领域进行深度研发;另一方面积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通过开源社区、学术合作等方式吸收国际先进成果。这种"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模式,既确保了技术自主可控,又避免了闭门造车。
在伦理治理层面,DeepSeek探索建立了"技术-伦理-治理"三位一体的发展框架。将伦理考量嵌入技术研发全过程,建立多层次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机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国际规则对话。这种前瞻性的治理 approach,为负责任AI发展提供了实践范例。
在社会赋能层面,DeepSeek致力于推动AI技术的普惠发展。通过技术开源降低使用门槛,通过应用创新解决社会痛点,通过能力建设培养AI人才。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科研等领域,DeepSeek的技术正在帮助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更加包容的发展。
三、文明重构:AI时代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人类文明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的最深层次变革。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量变积累,更是文明范式的质变跃迁。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AI正在改变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传统由人类主导的知识发现过程,正在转向人机协同的新模式。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知识生产的效率,更在重塑学术研究范式和科学方法论体系。
从文化发展的维度看,AI既是文化创作的新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新媒介,更是文化对话的新平台。它既能够帮助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也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然而,这也带来了文化同质化的风险,如何在技术发展中保持文化多样性,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从社会结构的视角看,AI正在重构劳动力市场、教育体系和公共服务模式。它既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替代了部分传统岗位;既提供了个性化教育可能,也带来了数字鸿沟挑战;既提升了公共服务效率,也引发了隐私保护担忧。这些变化要求我们重新思考社会契约和组织形态。
四、治理创新:中国方案的全球实践
中国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探索实践,正在为全球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案和经验。过去三年间,中国已推动制定超过50项人工智能相关国家标准,参与30余项国际标准制定,为全球AI治理体系建设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多层次治理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中国智慧的特色。在国家层面,通过战略规划、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手段建立顶层设计;在行业层面,通过行业自律、最佳实践、认证评估等方式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在企业层面,通过内部治理、伦理审查、社会责任等机制确保负责任创新。
敏捷治理方法的运用,展现了中国方案的灵活性。采用"沙盒监管"模式,在可控环境中测试新技术和新业态;推行"标准先行"策略,通过标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技术发展及时优化监管措施。这种灵活适应的治理方式,既保护了创新空间,又防范了重大风险。
国际协同合作的推进,彰显了中国担当的全球视野。积极参与联合国、G20、ISO等多边机制下的AI治理对话;主动发起国际倡议,推动形成全球共识;支持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帮助缩小智能鸿沟。这些努力为构建公平包容的全球AI治理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共创未来:迈向人机协同时代的新文明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人类文明进程,塑造着人机协同的新纪元。我们需要共同构建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这要求我们以系统思维推进三个层面的深刻变革:
在教育领域,要重塑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育人机协作所需的数字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建立终身学习机制以适应技术快速迭代;在工作模式上,需重构人机分工体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智能辅助系统,让人工智能承担重复性任务,释放人类创造力;在社会层面,应建立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契约,通过政策创新确保技术进步惠及所有群体,避免数字鸿沟加剧社会分化。
在全球治理层面,要构建多层次、包容性的国际治理框架。一是建立基于共识的国际标准体系,在安全伦理、数据治理、算法透明等领域形成全球规范;二是打造多元共治机制,推动政府、企业、学术界、公民社会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治理进程;三是保持治理体系的敏捷性,通过监管沙盒、标准先行等机制适应技术快速演进特性。
在技术普惠方面,需采取切实举措推动人工智能服务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降低技术应用门槛,通过开源社区、技术转移、能力建设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AI能力;另一方面聚焦全球性挑战,重点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粮食安全等领域的AI解决方案,让技术创新成果惠及全人类。
世界创新大会作为全球创新合作的重要枢纽,将加强与DeepSeek等创新先锋企业的战略合作,汇聚全球智慧,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放创新与务实合作。让我们携手探索智能时代文明演进的新路径,以技术革新促进人类福祉,以智慧协同引领发展新方向,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续而深厚的创新动力。
(作者谢建超系世界创新大会创始人兼组委会秘书长)
文章来源:作者:谢建超,来源:世界创新大会,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及来源。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