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基地,矗立着一面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墙。墙上,一个巨大的英文单词“Proteome”(蛋白质组)无声诉说着一段开拓历史。“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个词嵌在墙上”, 这面被称为“P墙”的存在,是中国第一个蛋白质组学研究基地的起点,见证了中国科学家如何从无到有,在蛋白质组学的荒原上蹚出一条通往世界前沿的道路。
《大先生》第四季第五期有幸邀请到了这条征程的领航者——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他的科研人生与蛋白质组学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深刻重合,其精神内核可用他办公桌上老虎摆件所镌刻的四个字概括——“上止正王”。
求“上”:源于重托,成于远见
贺福初的求“上”之路,始于乡亲们沉甸甸的期望。1978年,16岁的贺福初以湖南省数理化三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临行前,乡亲们凑了100颗鸡蛋。“那个时候鸡蛋是非常贵的,都是靠鸡蛋去买油盐和买煤油灯的煤油。” 这份朴素的馈赠,承载着全村最炽热的期盼,也让他立下志向:“一定要成为一个人物,来回报父老乡亲的重托。”
然而,科学的攀登并非一路坦途。最初,贺福初对被分配到的遗传学专业心存抵触,甚至“不去生物系上课”,一心向往量子力学的世界。直到大二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先生的一堂讲座,为正处于纠结阶段的贺福初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遗传学这么伟大!”贺福初感慨道。
在谈家桢先生的启迪下,贺福初开始扎根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研究,步履不停,不断求“上”。1982年,他从复旦大学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师从”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吴祖泽院士,也正是和这位老师结缘才开启了贺福初研究蛋白质组学的科研之路。
知“止”与守“正”: 在浪潮之巅把握方向
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当时,中国虽只承担了其中约1%的任务,扮演着“跟跑者”的角色,但贺福初却从中看到了中国生命科学实现“守正创新”的时机。当世界在为绘制出基因图谱而欢欣时,贺福初却冷静地指出:“‘天书’我们印出来了,但是‘天书’好像还是一本‘天书’。”
真正的战略家,不仅勇于奋进,更懂得在关键时刻“知止”,从而找准“守正创新”的方向。贺福初敏锐地洞察到,若把生命比作高楼大厦,基因就如同生命的“设计图纸”,而蛋白质才是构建生命大厦的“砖块”。图纸或许相同,但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蛋白质千差万别,这才是揭示生命运行和疾病机制的关键。
于是,在基因组学的热潮中,贺福初果断地将目光转向了尚处萌芽状态的蛋白质组学这片“无人区”。这一“止”,并非停步,而是为了在更正确的方向继续向上。他的远见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1997年,他重点关注的蛋白质组学成功立项,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目的是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而周光召先生对该项目提供了大力的资金支持,这不但体现了战略科学家们的远见,更为中国在此领域的崛起赢得了宝贵先机。
成“王”: 从三分钟到全球引领的跨越
但在科研的“无人区”开拓,意味着无路可循,一切从零开始。团队成员钱小红教授对此记忆犹新,当初连基础设备都没有,只能自己搭建。“那个装置,它需要几千伏的电压,运行十几个小时,很危险。我们当时怕它烧坏了,所以晚上就搞一个行军床,在实验室24小时跟着。”
正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贺福初团队发表了国内蛋白质组学最早的一批文献,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然而,下一个更严峻的挑战随之而来:如何让世界认可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地位?如何使中国成为世界蛋白质组学的主导者,成就“王”业?转机出现在2002年。
美国蛋白质组学主席到访中国,贺福初主动邀请对方前来参观,对方应邀前来后震惊于贺福初团队的出色能力,随即邀请他们到华盛顿参加第一届蛋白质组学国际研讨会。尽管只有“三分钟”的发言机会,但贺福初却用三张幻灯片颠覆了当时的主流思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一举扭转了会议焦点。正是这三分钟的演讲,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研团队在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的实力与潜力。
紧接着,在北京香山会议上,贺福初凭借闭关一个月准备的十五分钟报告,系统阐述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中国方案,最终使中国成为该重大国际计划的第一主席国,中国科学家首次在生命科学的大科学计划中担任领航者。“中美已经并驾齐驱。”贺福初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迈向更远的深空: 蛋白质组学的未来视野
然而,成为国际引领者并不是终点,而是服务人类健康的新起点。贺福初团队将目光聚焦于我国高发的肝癌,立志从蛋白质的海洋中“沙里淘金”,寻找攻克疾病的新钥匙;他们更牵头“人类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将研究推向有组织、大规模、国际协作的“大科学”模式;甚至将视野投向更遥远的未来:研究能耐受极端辐射的水熊虫,期望未来能够转化应用,以帮助人类应对辐射威胁,为守护人类健康探索全新的可能。
回顾贺福初的征程,从湘西山村到国际学术的殿堂,从100个鸡蛋的嘱托到引领全球大科学计划,“上止正王”不仅是他个人的修行,更是一代中国科学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使命,以远见卓识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缩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高峰虽险,但怀揣“向上”的雄心、秉持“知止”的智慧、夯实“守正”的根基,中国科学家不仅能够攀登顶峰,更将在人类文明的知识版图上,刻下闪耀的中国印记。
文章来源:BRTV大先生,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网站仅用于公益宣传,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及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