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创新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回顾和总结2017首届中国创新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自9月6日起,《国新传媒微信公众号》及《中国创新大会(世界创新大会)微信公众号》将连续推出大会领导嘉宾的精彩演讲内容,以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言献策,以最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首届中国创新大会在广东省广州市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胡春华宣布开幕,李伟、王志刚、马兴瑞致辞。
今天,我们隆重推出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在2017首届中国创新大会的致辞。
尊敬的春华书记、兴瑞省长、李伟主任,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汇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召开2017首届中国创新大会。来自国内外的各届人士共享科技创新实践,共商创新发展大计,意义十分重大,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向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前所未有: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理念置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同时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标志着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中国科技创新发生了整体格局性的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年来,各地方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启动发展的新路径、新思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我曾经多次到过广东,深切感受到广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广东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始终名列前茅,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次中国创新大会在广东召开,并且今后永久地落户广东,我想这不是偶然的,是对广东创新发展的一个有力的证明,也是为全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标杆和示范。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广东要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式进入新的阶段,下一步要大力推进和深化,需要对广东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系统总结,加以复制推广,广东的好经验、好做法很多,亮点纷呈。
突出的有四个方面: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基础布局,将全面创新改革推进、创新省份和创新城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发展、粤港澳创新合作等重大部署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广东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初创机制省份,25亿打造创新型经济增长区域的省份,珠三角9家国家高新区,全国GDP增长率达到16.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各项经济总数超过27%,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9万家,跃居全国第一,各级企业孵化器634家,众创空间500家,均为全国第一;
二是传统产业聚集的专业镇注入科技创新要素,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注重体系能力建设。国家科创中心、大亚湾核电站等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相应建设,以国际视野推动创新布局向全球拓展,在美意法、以色列等国建设一批海外创新中心;
四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先后出台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议,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自主创新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换条例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政策和法规,吸引了321所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和332家科研机构在广东落户,建设了180家集科学、技术、产业发展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率先探索实现海外人才一卡制度,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这些亮点和成效的背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全省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努力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积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争当全国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在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广东始终领先,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试验田;在当前转变发展理念,加快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广东狠抓创新机遇,洞察创新潮流,推动产业变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建设创新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广东经验和有力支撑。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走创新驱动之路。我体会创新区域的发展,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来检验,从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成效来检验,一个创新区域必须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产业转型和综合实力提升的主要支撑,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作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作为参与全球范围竞争合作的关键内容,吸引培养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高端创新人才,形成支撑科技创新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范围。
无论是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还是中国发展新的方面来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决定性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演进,带来产业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形态的深刻变化,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大科技创新的部署。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态势总体向好,同时也面临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任务,未来5年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限制,迈进中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迈进,实现经济社会的包容、绿色、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之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而紧迫。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科技创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源头供给能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实施一批示范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增加高水平创新供给,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
二是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在国家重大创新领域,组建国家试验田,打造战略性科技力量,完善经济融合、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保障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全方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牵头提出并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
三是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和社会环境。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实以增加自身价值为导向的政策,健全保护创新的法制环境,炮制全社会的创新文化和土壤。
中国正在向建设创新国家的目标迈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13亿中国人的安居乐业将更多依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发展,同时我们也愿意与各国协同创新,互利共赢,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为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注:本文由国新传媒根据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在2017年首届中国创新大会的致辞内容整理)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